当前位置:首 页 >文章正文

刑事诉讼证据的综合审查与运用

作者:本网综合    发布:2018-11-24   浏览量:1141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四章第九节对证据的综合认证、间接证据定案规则、口供补强规则、技侦证据的审查与运用、特殊言词证据采信规则、法定量刑证据的审查与认定、被告人年龄的审查判断等作了规定。主要内容如下:

  1.证据的综合认证

  (1)对证据的真实性,应当综合全案证据进行审查。

  (2)对证据的证明力,应当根据具体情况,从证据与待证事实的关联程度、证据之间的联系等方面进行审查判断。

  (3)证据之间具有内在联系,共同指向同一待证事实,不存在无法排除的矛盾和无法解释的疑问的,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2.间接证据规则

  没有直接证据,但间接证据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

  (1)证据已经查证属实;

  (2)证据之间相互印证,不存在无法排除的矛盾和无法解释的疑问;

  (3)全案证据已经形成完整的证明体系;

  (4)根据证据认定案件事实足以排除合理怀疑,结论具有唯一性;

  (5)运用证据进行的推理符合逻辑和经验。

  3.口供补强规则

  根据被告人的供述、指认提取到了隐蔽性很强的物证、书证,且被告人的供述与其他证明犯罪事实发生的证据相互印证,并排除串供、逼供、诱供等可能性的,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

  4.技侦证据的审查与运用

  (1)采取技术侦查措施收集的证据材料,经当庭出示、辨认、质证等法庭调查程序查证属实的,可以作为定案的根据。使用前款规定的证据可能危及有关人员的人身安全,或者可能产生其他严重后果的,法庭应当采取不暴露有关人员身份、技术方法等保护措施,必要时,审判人员可以在庭外核实。

  (2)对侦查机关出具的被告人到案经过、抓获经过等材料,应当审查是否有出具该说明材料的办案人、办案机关的签名、盖章。对到案经过、抓获经过或者确定被告人有重大嫌疑的根据有疑问的,应当要求侦查机关补充说明。

  5.特殊言词证据采信规则

  (1)下列证据应当慎重使用,有其他证据印证的,可以采信:

  ①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对案件事实的认知和表达存在一定困难,但尚未丧失正确认知、表达能力的被害人、证人和被告人所作的陈述、证言和供述;

  ②与被告人有亲属关系或者其他密切关系的证人所作的有利被告人的证言,或者与被告人有利害冲突的证人所作的不利被告人的证言。

  (2)证明被告人自首、坦白、立功的证据材料,没有加盖接受被告人投案、坦白、检举揭发等的单位的印章,或者接受人员没有签名的,不得作为定案的根据。

  对被告人及其辩护人提出有自首、坦白、立功的事实和理由,有关机关未予认定,或者有关机关提出被告人有自首、坦白、立功表现,但证据材料不全的,人民法院应当要求有关机关提供证明材料,或者要求相关人员作证,并结合其他证据作出认定。

  6.法定量刑证据的审查与认定

  证明被告人构成累犯、毒品再犯的证据材料,应当包括前罪的裁判文书、释放证明等材料;材料不全的,应当要求有关机关提供。

  7.被告人年龄的审查判断

  (1)审查被告人实施被指控的犯罪时或者审判时是否达到相应法定责任年龄,应当根据户籍证明、出生证明文件、学籍卡、人口普查登记、无利害关系人的证言等证据综合判断。

  (2)证明被告人已满十四周岁、十六周岁、十八周岁或者不满七十五周岁的证据不足的,应当认定被告人不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或者已满七十五周岁。




  关联法律法规条文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

  第一百零四条  对证据的真实性,应当综合全案证据进行审查。

  对证据的证明力,应当根据具体情况,从证据与待证事实的关联程度、证据之间的联系等方面进行审查判断。

  证据之间具有内在联系,共同指向同一待证事实,不存在无法排除的矛盾和无法解释的疑问的,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第一百零五条  没有直接证据,但间接证据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

  (一)证据已经查证属实;

  (二)证据之间相互印证,不存在无法排除的矛盾和无法解释的疑问;

  (三)全案证据已经形成完整的证明体系;

  (四)根据证据认定案件事实足以排除合理怀疑,结论具有唯一性;

  (五)运用证据进行的推理符合逻辑和经验。

  第一百零六条  根据被告人的供述、指认提取到了隐蔽性很强的物证、书证,且被告人的供述与其他证明犯罪事实发生的证据相互印证,并排除串供、逼供、诱供等可能性的,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

  第一百零七条  采取技术侦查措施收集的证据材料,经当庭出示、辨认、质证等法庭调查程序查证属实的,可以作为定案的根据。

  使用前款规定的证据可能危及有关人员的人身安全,或者可能产生其他严重后果的,法庭应当采取不暴露有关人员身份、技术方法等保护措施,必要时,审判人员可以在庭外核实。

  第一百零八条  对侦查机关出具的被告人到案经过、抓获经过等材料,应当审查是否有出具该说明材料的办案人、办案机关的签名、盖章。

  对到案经过、抓获经过或者确定被告人有重大嫌疑的根据有疑问的,应当要求侦查机关补充说明。

  第一百零九条  下列证据应当慎重使用,有其他证据印证的,可以采信:

  (一)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对案件事实的认知和表达存在一定困难,但尚未丧失正确认知、表达能力的被害人、证人和被告人所作的陈述、证言和供述;

  (二)与被告人有亲属关系或者其他密切关系的证人所作的有利被告人的证言,或者与被告人有利害冲突的证人所作的不利被告人的证言。

  第一百一十条  证明被告人自首、坦白、立功的证据材料,没有加盖接受被告人投案、坦白、检举揭发等的单位的印章,或者接受人员没有签名的,不得作为定案的根据。

  对被告人及其辩护人提出有自首、坦白、立功的事实和理由,有关机关未予认定,或者有关机关提出被告人有自首、坦白、立功表现,但证据材料不全的,人民法院应当要求有关机关提供证明材料,或者要求相关人员作证,并结合其他证据作出认定。

  第一百一十一条  证明被告人构成累犯、毒品再犯的证据材料,应当包括前罪的裁判文书、释放证明等材料;材料不全的,应当要求有关机关提供。

  第一百一十二条  审查被告人实施被指控的犯罪时或者审判时是否达到相应法定责任年龄,应当根据户籍证明、出生证明文件、学籍卡、人口普查登记、无利害关系人的证言等证据综合判断。

  证明被告人已满十四周岁、十六周岁、十八周岁或者不满七十五周岁的证据不足的,应当认定被告人不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或者已满七十五周岁。







· 刑事诉讼电子数据的取证原则

· 保护电子数据完整性的方法

· 刑事诉讼电子数据的界定

· 重证据、不轻信口供的规定







打印此页】  【关闭

Processed in 0.14396 second(s) , 65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