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 >文章正文

人民法院审理第二审民事案件、重审和再审案件的审判组织

作者:本网综合    发布:2022-09-02   浏览量:1759  

  


  (1)第二审民事案件的审判组织。人民法院审理第二审民事案件,一般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合议庭的成员人数,必须是单数,即由单数构成的合议庭审理。中级人民法院对第一审适用简易程序审结或者不服裁定提起上诉的第二审民事案件,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的,经双方当事人同意,可以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理,即二审独任制审理。

  首先,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的审判,是在原审人民法院审理的基础上进行的,它必须按照法定程序,查明原审人民法院认定事实是否清楚,适用法律是否正确。这不仅直接关系到当事人的权益,而且肩负着对下级人民法院的审判实行监督的任务。这种具有监督审查性的程序体现了人民法院统一行使审判权的原则。因此,第二审一般宜由审判员组成的合议庭进行审理。

  其次,当事人不服第一审人民法院的裁判提起上诉,是为了维护自己的权益,但上诉不同于起诉,上诉是要求上级人民法院变更原审人民法院的裁判,以达到维护自己权益的目的。上诉人只有获得上诉审法院作出有利于自己的裁判,才能达到上诉的目的。被上诉人是被通知应诉的人,但又不同于一审被告的应诉,他不仅要听候上诉法院对他与上诉人的权利义务问题作出决定,而且这种决定还涉及到原审法院裁判是否正确。上诉审的审理,既是第二审法院对案件的审理,又是第二审法院对上诉人提起上诉理由和事实进行审查。因此,对上诉案件,一般应当由上级人民法院的审判员组成合议庭审理。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对于第二审合议庭组成人数问题,《民事诉讼法》末作具体规定。在实践中,第二审合议庭一般由三位审判员组成。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合议庭的人数可以增加,具体人数可以由第二审人民法院根据需要确定,但必须为单数。

  2021年《民事诉讼法》修改,对独任制适用作出重大调整,解除了独任制与简易程序的绑定关系,适度扩大了独任制适用范围,创设了二审独任制审理模式。兼顾了当事人诉讼权利保障和司法效能提升,有利于推动审判组织形式与审理程序的灵活精准匹配。《民事诉讼法》第四十一条第二款规定了二审案件独任制的适用范围:一是适用独任制审理的第二审案件范围仅限于“第一审适用简易程序审结的上诉案件”或“民事裁定类上诉案件”;二是前述两类案件同时应当满足“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的标准;三是二审适用独任制审理的案件还需以“双方当事人同意”为前提,充分尊重当事人的程序选择权。

  (2)重审案件的审判组织。我国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实行二审终审制度。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认为原判决认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或者由于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判决的,裁定撤销原判,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也可以查清事实后改判。重审案件的合议庭与第一审合议庭一样,既可以由审判员组成,也可以由审判员和陪审员组成。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对于发回重审案件合议庭的组成,应当依照第一审程序另行组成合议庭,不得再由原来的合议庭进行审理,也不能适用独任制审理模式,以避免先入为主,使错误得不到纠正。

  (3)再审案件的审判组织。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对于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如果发现确有错误的,应当决定再审。再审的案件可能是第一审法院审结的案件,也可能是第二审人民法院审结的案件。对于再审案件的审判组织,原来是第一审的,应当按照第一审程序另行组成合议庭,原来是第二审的,应当按照第二审程序另行组成合议庭。但是,如果上级人民法院发现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错误的,也可以直接提审。上级人民法院提审的案件不能再按第一审程序另行组成合议庭,而应当按照第二审程序另行组成合议庭,即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

  应当特别注意的是,审理再审案件,原来第一审是独任审判的,应当按照第一审程序组成合议庭,不能再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判,原独任审判员不得参加新合议庭。




  相关法律法规条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四十一条 人民法院审理第二审民事案件,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合议庭的成员人数,必须是单数。

  中级人民法院对第一审适用简易程序审结或者不服裁定提起上诉的第二审民事案件,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的,经双方当事人同意,可以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理。

  发回重审的案件,原审人民法院应当按照第一审程序另行组成合议庭。

  审理再审案件,原来是第一审的,按照第一审程序另行组成合议庭;原来是第二审的或者是上级人民法院提审的,按照第二审程序另行组成合议庭。











· 民事诉讼管辖恒定原则

· 民事诉讼之管辖权转移

· 民事诉讼指定管辖

· 民事诉讼移送管辖







打印此页】  【关闭

Processed in 0.157674 second(s) , 67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