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 >文章正文

法院受理民事案件的范围

作者:本网综合    发布:2018-02-06   浏览量:2197  
  

  法院受理民事案件的范围,又称法院对民事案件的主管,是指人民法院可以通过民事诉讼程序审理和解决纠纷的范围。民事诉讼的主管在民事诉讼制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有利于人民法院和有关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明确各自在处理民事纠纷方面的权限和职责;其次,有利于人民法院通过正确行使民事审判权和履行审判职责,及时、有效的处理民事纠纷;最后,也有利于民事纠纷的当事人在纠纷发生之后迅速了解解决纠纷的正确途径。

  《民事诉讼法》第3条对人民法院受理的民事纠纷进行了概括性的规定:“人民法院受理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提起的民事诉讼,适用本法的规定”。

  根据民事诉讼法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人民法院主管的民事案件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是由民法调整的平等权利主体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发生纠纷而引起的诉讼。具体包括:

  (1)由民法调整的物权关系、债权关系、知识产权关系、人身权关系引起的诉讼。如财产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合同、无因管理、不当得利、著作权、商标权、人格权、身份权等。

  (2)由婚姻法、继承法、收养法调整的婚姻家庭关系、继承关系、收养关系引起的诉讼。如离婚案件、追索抚养费案件、财产继承案件等。

  (3)由商法调整的商事关系引起的诉讼。如票据案件、股东权益纠纷案件、海商案件等。

  (4)由经济法调整的经济关系中属于民事性质的诉讼。如因污染引起的邻里关系案件等。

  二是由劳动关系发生的纠纷。其中包括:

  (1)劳动法调整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因劳动关系发生纠纷而引起的案件。

  (2)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没有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已形成劳动关系后发生的纠纷。

  (3)劳动者退休后,与尚未参加社会保险统筹的原用人单位因追送养老金、医疗费、工伤保险待遇和其他社会保险费用而发生的纠纷。

  三是由其他法律调整的社会关系发生争议,法律明确规定依照民事诉讼程序审理的案件。其中包括:

  (1)民事诉讼法规定的选民资格案件。

  (2)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宣告失踪或宣告死亡案件、认定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行为能力案件和认定财产无主案件。

  (3)适用民事诉讼法中特别程序、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等非民事权益争议案件。

  在把握法院受理民事案件范围的问题时,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首先应当明确当事人发生争议的内容,是否为法律所规定的权利义务之争。有些争议虽然存在,但不涉及法律上的权利义务的内容,比如单位根据其内部的管理规定对职工考核、职级、职称评定、分房等所产生的争议,就不属于法院的受案范围。

  2.规定法院受理民事案件范围的法律依据包括实体法律、程序法律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律解释及最高人民法院相关的司法解释。

  3.在确定某一民事案件是否属于法院受理的范围时,还应当注意法律是否规定此类案件为某一机构或机关处理的范围、是否有由其他部门预先处理程序前置的规定、当事人是否协议选择其他机关、机构处理等,例如:

  (1)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调节不具有法律上的执行力,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不成或者达成协议后反悔的,当事人可以依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向人民法院起诉。

  (2)因劳动关系发生纠纷,协商、调解不成,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于仲裁裁决不服的,当事人可以依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向人民法院起诉。劳动争议案件,不经过劳动仲裁委员会的仲裁,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3)对于属于仲裁范围的民事纠纷,当事人可以协议选择仲裁,一旦选择仲裁,当事人应当将纠纷提交选定的仲裁委员会进行仲裁,仲裁裁决作出即生效。除非仲裁裁决被人民法院裁定不予执行或撤销,当事人不得再行起诉。

  4.在处理法院与其他机构受理民事案件冲突时,应当本着以下两个原则解决:

  (1)尊重当事人的选择。比如合同纠纷,当事人可以选择法院解决,也可以选择仲裁机关处理,若当事人选择了仲裁机关,就排除了法院的解决。

  (2)遵守司法最终解决的原则。这一点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对于法院与其他机关、机构均可解决的纠纷,一方当事人要求法院解决,一方要求其他机构解决,应当由法院主管(法律有强制规定的除外);二是,当事人选择其他机构处理后,当事人认为处理不公,还可以诉请法院解决(仲裁除外)。




  相关法律法规条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三条 人民法院受理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提起的民事诉讼,适用本法的规定。






·民事诉讼法的任务

·民事诉讼法的立法根据

·民事诉讼法的概念及特征

·民事诉讼的概念及特点







打印此页】  【关闭

Processed in 0.143386 second(s) , 67 queries